返回

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72章 座谈会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这个事件影响真的很坏,至少投诚不久的西北三马都同时对此事件表达了关切之情。

需要提到的是,盘踞在青海的马麒、马麟兄弟在六盘山之战后同样选择了全师投诚,后与齐恩铭所部编为第3师,当然师长是齐恩铭。

马麒的“宁海军”与马廷勷的“精锐西军”都没有受到多大损伤,基本上全建制保留下来了;而马福祥的宁夏回军虽因大败而降,却没伤了元气,仍然是一支劲旅。三支队伍在西北盘踞多年,在回民心中影响极深。

虽然战后三马并没有在新组建的人民军中任职,但他们的影响对旧部是很大的,对当地回民也有较强的看板作用,如果此事招致三人对人民党的政策心疑,那么统战工作基本上也就失败了。

所以张汉卿一知道消息便大吃一惊,在初步问明原因后便下令把当事人都关押起来。一个巴掌拍不响,马存清做得过分不假,但刘二愣也有破坏党的民族政策之嫌。另外双方参与打群架的,包括那个乘机挑唆的回兵,无一例外都被拘起来。

张汉卿决定以此为契机,把这一事件与他对宗教的认识及民族政策联系起来,彻底了结他的心事。不顾日理万机,他亲自来到宝鸡,处理这一事件,作为地主的于右任也当仁不让一同到来。西北三马作为重要的回民领袖也先后到达,随同他们到来的还有陕甘一带有名的阿訇。

回汉冲突自左宗棠剿抚一役后已经有几十年的和平了,但是老一辈的人提起此事仍然心有余悸。在回民阿訇中,张汉卿的名声近年来响亮很多,主要归功于他在蒙古对分裂势力的镇压。不明真相的人们担心,他这次会不会大开杀戒。虽然少帅这次用了“座谈会”的名义,但是在没摸清少帅的底牌之前,谁也坐不住。

没料到的是,张汉卿带着微笑进来了,并和各人依伊斯|兰礼节打了招呼。为了今天的会晤,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翻阅了厚厚的《古兰经》,并仔细研读了高纪毅搜集到的有关于穆|斯林教义的书籍,还认真地做了笔记,理顺了思路并最终形成了他对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处理意见,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既定国策。

王以哲、韩麟春、第四师师长张诚德、第二师师长宋九龄、总军需部长米春霖等人民军骨干纷纷正装陪同,光这阵势,今天一定不会善了。三马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下眼神,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,如果必要,就牺牲一个马存清好了。如果暴怒的少帅掀起一场民族间的大纷争,这将是回民的又一次大浩劫,倒不单单是几人的地位受影响的问题。

看大家虽然陪着笑脸,但脸上肌肉仍然紧绷,张汉卿知道需要缓和一下气氛了。又不是真的要翻脸,搞那么严肃干什么?

“各位这么严肃,让学良禁不住也紧张起来。不就是一些不懂事的娃娃兵闹纠纷而已,我请各位来,就是听听各位的见解,怎么妥善处理此事、让回汉两民族能够长期友好地相处下去。”

他一席话定了调子,淡化了回汉冲突,只是个人之间的“纠纷”,这个开场白就让人松了一口气。不过他把这些人说成“娃娃兵”,也不看看自己的岁数,比有些人还要小呢。那算起来,他充其量是个“娃娃将”而已。

马福祥是巴不得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的人,当下急忙说:“少帅能够这样想,真是回汉人们之福。依马某看来,人民军初来乍到,有些人不了解当地回民的风俗是有的,这是无心之失,今后能够适当地予以告知也就可以了。至于那个马存清,对付战友没有一点友情,还有那鼓动汉回冲突的士兵马守智,都要重重地处罚,以儆效尤。”

他是最早知道事情发生的人,也对经过有了初步了解。事发之后,宪兵把马存清、刘二愣、马守智分别关押,汉、回两拨参与混战的人也分别群拘,已经表明了马守智的事不会轻。

不过他虽然这样说,其实还是留有余地的。“重重地处罚”和“重重地处置”,虽然一字一差,却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态度:既不愿意事情闹大,也不想让回人遭更严重的处理。

张汉卿故作不知,反而很爽朗地笑着说:“我们都是局外人,对事情的真相还不是很了解,就这样要处罚闹纠纷的人,会不会有些武断啊?好歹也要听听他们自己是怎样说的,对不对?”不等别人附和,他已经向姜化南示意:“让他们进来。”

被管纪律的宪兵抓走还会有什么好果子吃?马福祥他们都以为马存清等人这下不死也要脱层皮了,就是他们自己带兵,对于违抗军令或者造成内部不团结的士兵,处罚也是很凶狠的。

可让他们惊奇的是,他们看到的这些“待罪之身”衣衫完好,脸色红润,根本没有受过严刑拷打或者关禁闭几天不给饭吃的样子。刘二愣、马存清,还有其他一共二十来个人鱼贯而入,还不忘给少帅、众人敬礼。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